安徽恒凯马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马戏之乡

咨询热线:17555077769
业内资讯 恒凯马戏
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

电话:17555077769

邮箱:17555888@qq.com

业内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杂技演出是一种老少皆知的民间艺术形式

杂技演出是一种老少皆知的民间艺术形式

来源:未知 │ 发表时间:2020-04-24  

在这些年的春晚节目中,最令我震惊的就是杂技。你知道杂技起源于哪里吗?我们来看看。中国杂技表演远在西汉武帝时代就出现了。当时,他们被称为"100歌剧",也被称为"Sanle"。为什么叫"Sanle"?这是因为它来自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杂技,武术等等。为什么叫"100部歌剧"?因为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门类,各种各样的民间杂耍艺术,包罗万象。
在中国,杂技演出是一种老少皆知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一个凉爽的夏夜和深秋丰收的午后,人们成群结队地坐在一起欣赏精彩的杂技表演,在笑声中享受艺术的影响。杂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其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息息相关。接下来,笔者将带大家了解杂技表演艺术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杂技表演
  
  融合性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华文明长期生命力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中华文化图腾的龙,其实就是不断融合吸收的产物,中国人善于在融合凝练中不断壮大,不断提升。在汉代的时候,杂技被称作“百戏”。《汉文帝篡要》中说:“百戏起于秦汉曼延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这就是杂技的起源,可以说是起始于民间生活,吸收和反映的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生活内容。同时,在杂技演出中,经常可以看到生活中的用具作为杂技道具被广泛使用,锅碗瓢盆皆可入戏,也是融合生活、取材民间的反映。
  
  此外,杂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超常开发的人体技能进行全面美化,以不断美化的“超能力”使杂技艺术技强艺高、锦上添花,这就让杂技和舞蹈美学联系起来。这些超常开发的人体技能要诱发人的美感、拨动人的情感、深化人的观感,从而使“杂技舞蹈化”。不独有对舞蹈的借鉴,杂技在学习吸收方面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比如幻戏(魔术)、优戏(滑稽表演)、猴戏(马戏)等等艺术的表现手法,都为杂技所吸收学习和改良。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朴素的哲学辩证法特征,讲究刚柔并济、阴阳调和,杂技也暗合这一特点。先说壮美,杂技起源于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时代,原始的杂技展现给人们的是劳动技能,比如捕鱼、打猎、上树、跳涧等等,当这些劳动技能达到某种超常的状态时,便成为了杂技的技巧,带给人们一种虎虎生威的力量之美。
  俗话说,基础不牢靠,地动又山摇,杂技表演练习也要循序渐进。杂技有两项基本功,一个是软功,主要是开胯和腰身的柔韧性;另一个是顶功,主要是倒立。开胯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和体育课上的拉筋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非常的疼!压过腿的人都清楚那种疼痛感,更别提这些小孩会通过外力去强行开胯,疼到泪流满面都是常有的事。

  另外,很多人觉得倒立很容易,那是因为没有对倒立的动作有要求!杂技中的倒立都要求身体保持笔直,并能在各种场合下不出现晃动。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倒立的情况下完美的摆出各种姿势或者支撑重物,对身体的平衡和手臂的力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练杂技真的很苦,每天除了练功外,还需要上文化课。大家可以回想自己上学时,身边的那些体育生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每天放学后苦练一个多小时,然后赶紧洗漱完毕就去上晚自习,身心俱疲的感觉。
  当沉重的花坛在演员手中疾飞时,当一人轻而易举地托举起几人时,当演员在细细的钢丝上腾越时,当雄狮猛虎在演员手下臣服时,我们看到的显然是一个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英雄,也看到了人的力量。杂技正是通过形体所表现出的精神力量使人体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符号。再说柔美,每次观看杂技表演,都会为杂技演员柔美舒展的身姿所吸引,那柔韧之姿仿佛流水一样百转千回、婀娜多姿。杂技演出千变万化,男演员虎势雄健,女演员仙姿凌波,天衣无缝的默契配合与优美流畅的形体技巧,构成了浓厚的动态诗画的意境,让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
  
  无论是大规模的露天杂技演出,还是在宴饮席中的娱宾之乐,杂技演出都洋溢着一种积极而阳刚的游戏精神和快乐向上的生命精神,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这种娱乐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息息相关。